1945年,大作家茅盾的女儿因做人流,被感染而死!_沈霞_孔德沚_沈霜

发布日期:2025-07-07 00:46    点击次数:156

茅盾(1896年7月4日—1981年3月27日),原名沈德鸿,字雁冰,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大作家之一,他不仅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、文化活动家,还积极参与了社会活动。1918年春节,茅盾与自幼定下婚约的孔德沚结为夫妇,两人婚后生育了一子一女。大女儿沈霞,小名亚男,出生于1921年4月,在上海度过了幸福的童年时光。沈霞从小便展现出了惊人的文学天赋,甚至在上高中时就受到了老师的高度评价。在上海培明女子中学就读时,她的国文老师曾对她的作文赞不绝口,沈霞的母亲孔德沚也曾自豪地对茅盾说:“看样子,亚男像你,遗传了你的文学才华。”

然而,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,沈霞和弟弟沈霜随父母辗转多地,先后在长沙、广州、香港和新疆等地求学。1940年5月26日,他们一行终于抵达了延安。沈霞进入了延安大学,而沈霜则选择了陕北公学。茅盾则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和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进行讲学。1940年10月,茅盾夫妇为了投身重庆的文化工作,离开了延安,然而,孩子们依然留在延安。1941年,皖南事变后,茅盾夫妇又离开了重庆,前往香港。12月,由于日军侵略香港,他们不得不再次逃往桂林。直到1942年底,他们才回到了重庆。

展开剩余71%

1944年9月初,茅盾的一位老友、版画家刘岘夫妇带着年仅5岁的女儿前来重庆的张家花园文协探望他。谈话中,刘岘提到:“只可惜沈霞同志牺牲得太可惜了!”茅盾听后瞬间愣住了,随即得知,沈霞因人工流产手术发生意外,于8月20日不幸去世。茅盾不敢将这个悲痛的消息告诉妻子孔德沚,生怕她无法承受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。茅盾只能暗自泪流满面。

直到10月12日,茅盾和孔德沚前往机场接从周恩来处安排前来重庆的儿子沈霜时,孔德沚无意间询问起沈霜的情况,才得知沈霞已经去世的消息。原来,沈霞在1940年5月来到延安后,先在中国女子大学学习,随后与其他院校合并,加入了延安大学。由于沈霞在新疆时扎实的俄语基础,她顺利地转入了俄语系的高级班学习,并在1942年12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之后,沈霞与年长她6岁的南通青年萧逸相爱。1944年10月,他们在一个休息日申请了结婚登记,并在1945年春节期间举行了简朴的婚礼。

1945年7月下旬,沈霞发现自己怀孕了!然而,日本投降后的1945年8月15日,延安的青年学生们纷纷结束学业,准备前往东北和华北的解放区开展工作。沈霞也希望能成为其中的一员,但因为怀孕,她不得不留在后方待产。她为此和萧逸发生了激烈的争吵,最终决定做人工流产手术。在婶母张琴秋的陪同下,沈霞于8月16日住进了延安白求恩和平医院,进行了手术。

17日下午,手术后的沈霞腹部开始感到胀痛和不适,胃也有不舒服的感觉。张琴秋给她喝了水,还用热水袋敷在她的肚子上,并询问了医生,医生表示这只是手术后的正常反应,已经给沈霞打了止痛药。然而,19日,延河发大水,无法渡河,张琴秋和沈霜没能及时去医院看望沈霞。直到20日早晨,张琴秋接到医院的电话,得知沈霞病情危急。医生建议赶快请其他医生前来抢救,但由于无法通过大水,援救未能及时赶到。最终,沈霞在上午11时因抢救无效去世。

张琴秋随即通知了沈霜和萧逸,并通过电话向周副主席报告了沈霞的死讯。由于天气炎热,尸体不能长时间滞留,第二天早晨,沈霞的灵柩被运至俄文学校,下午举行了追悼会。最终,沈霞安葬于俄文学校山顶。张琴秋后来写信给茅盾夫妇,详细说明了沈霞去世的原因:由于手术时消毒不严,导致感染了肠杆菌,医生未能及时发现,最终抢救无效,所有相关医生都受到了处罚。

茅盾夫妇深受失去爱女的巨大痛苦打击,然而,在1946年1月12日,他们毅然将儿子沈霜送往北平,去参加《解放三日刊》的编辑工作。沈霞的不幸死因,成了茅盾心头永远的痛。虽然她离世早,但她曾展现出的文学才华与理想依然深深影响着家人。茅盾曾感叹:“亚男非常聪明,文笔也很不错,俄文也学得很好,真可惜她死得太早了……”而孔德沚有时仍会恍若梦中,错把孙女当成已故的亚男,呼唤她的名字。

发布于:天津市